找到相关内容436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神会与妙悟

    讽诵之中,通过情感与意境的再三品味,领略作品的弦外之音与响外别传,“深窥乎作者之用心,而后不负乎其立言之本趣。”他在《杜诗偶评序》中介绍自己学习杜甫诗时,通过这种方式获益匪浅:“予省喜杜诗,而未能即通...

    袁济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991571.html
  • 寒山·寒山寺·寒山文化初探

    直心无背面。临死度奈河,谁是喽罗汉。冥冥泉台路,被业相拘绊。(237)   我见多知汉,终日用心神。歧路逞喽罗,欺谩一切人。唯作地狱滓,不修正直因。忽然无常至,定知乱纷纷。(238)   寄语...

    林锡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591638.html
  • 马一浮国学观及其特色

    六经注我之气味,文献文字上多可商榷。又受公羊家影响,一云书已亡、诗乐半亡,唯易、春秋、周官为可据;二云诗有五际、春秋有三科九旨;三则信口说、非大义。此外,又好讲王霸之略,颇用心于革命外王,说经多比附以言...

    龚鹏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791640.html
  • 持诵《普贤行愿品》速得成就的道理——益西彭措堪布

      讲到这里,还想告诉大家,《普贤行愿品》的愿文是极殊胜的开发助缘,它能起到总开关的作用,一触及它就开出了一片光明。意思是,只要我们用心去和愿文相应,就会开出内在广大的善心。   为什么要依靠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普贤行愿品|普贤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373791663.html
  • 仁寿舍利的“感应”分析

    念佛数声,回光自看,‘这念佛的是谁?’如此用心,勿忘勿助,久之当自有省。如或不能,直念亦可,使其念不离佛,佛不离念,念极心空,感应道交,现前见佛,理必然矣!”。参究“念佛是谁”,只是禅师的方便,若能“...

    李四龙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292052.html
  • 我认识世界 ——对冯契广义认识论的一种解读和引申

    现在,我们可以说:认识关系是当我以理论静观世界时形成的我和世界的关系,这不同于我和世界的实践关系,也不同于我和世界的审美关系。   2.2 再来看”我”。”我”在这里是认识主体,可以用心(灵)来称之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592084.html
  • 一念之间(下)

    ”,当忏悔!   三、反省今日,“学习”是否用心复习?如有怠惰、散漫、偷懒等,今日您   就对己“不实”,当忏悔!   台积电的董事长张忠谋先生,其父深知此理,故取曾子之语,“为人谋   而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092390.html
  • 宗教研究的心理学视角:历史、理论与方法

    不是绝望而是希望的实现,基本信任感也发展到它的最成熟的形式,那就是信仰。他对宗教心理学的另一贡献,是用心理历史分析法去研究一些宗教伟人的传记及其人格成长过程,如对路德及甘地的研究,找到他们宗教成长的轨迹...

    陈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793785.html
  • 信愿——往生正因

    忘记念咒、念佛的人,也不会受取;不如法修行的人,他不会马上现前这个功德,还是会有障碍;懈怠、耽著世间八法的人,也不会相应。除了这些情况之外,凡是有信心、肯用心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一定会珍惜这句无上如意宝...业就没办法转变;业没有转变,果就没办法转变,因此就不能脱离轮回。以往的业,不能用心力把它转变过来,这个业就会束缚自己。我们这几天的修行得不得力?有没有进步?将来有没有把握往生?完全看自己能不能把心转变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往生|信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0255593998.html
  • 放生·放死

    五台山的能海、道原、藏明等僧人都积极带领广大僧众植树造林,坚持不懈,现在五台山的优美环境与他们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。 全国各地寺院的名木古树都是佛教徒用心保护的结果。如北京潭柘寺内的千年银杏树“帝王树”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视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5294625.html